陈咏梅 | 教授、博士生导师
纳米材料研究所 2018-11-15 10:27 已被浏览 6209 次
陈咏梅 教授
兼任陕西省化学会理事、纳米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百人计划评审专家,Angewandte Chemie,Nanoscal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Langmuir,Tissue Engineer A, Soft Matter等十几种杂志的审稿专家。2011年在日本北海道举办的East Asia young scientists gel symposium 做邀请报告,2013年7月在新加坡举办的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ICMAT 2013)做邀请报告。
工作经历:
2001.9-2004.3 日本(国立)北海道大学理学院 理学博士,博士导师:导师著名水凝胶专家Yoshihito Osada (长田义仁),Jian ping Gong (龚剑萍)
2004.4-2008.8 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院及创成科学共同研究机构 研究员、特聘助教、特聘副教授
2008.9-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从事新型柔性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细胞培养支架、功能水凝胶和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相关内容简介如下:
(1) 在细胞培养支架方面,建立了以合成高分子水凝胶为细胞支架的独特培养体系、发现了一系列具有细胞亲和 性的合成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系统研究了合成高分子水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多种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 作用机制、并通过调控高分子水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空间尺寸进而灵敏地控制细胞的扩增行为、动态运动行为和细胞的功能等,对合成高分子水凝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与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积累和特色。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Biomaterials (I.F.2014=8.312), Soft Matter (I.F.2014=4.151), J.Biomed.Mater.Res.A (I.F.2014= 2.841)等杂志上刊登。
(2) 在新型功能水凝胶材料的设计制备方面,设计制备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功能水凝胶,为高性能、智能(高强度、自愈合、发光)、多功能(磁响应、过氧化氢检测)生物材料的优化设计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研究了多种新型功能水凝胶材料,包括阳离子交联的新型高强度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具有检测微量过氧化氢功能的磁性水凝胶,可在生理环境下自愈合的新型葡聚糖水凝胶以及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铱金属配合物发光水凝胶,具有偏光性能的水凝胶等。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杂志 Chem.Soc.Rev. (I.F.2014=30.425),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I.F2014=5.900),Green Chem. (I.F.2014=6.852) Macromol. Rapid Commun (I.F.2014=4.608) 等杂志上刊登。其中发光水凝胶和自愈合水凝胶的研究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发表于Macromol. Rapid Commun,并分别被选为封面论文和封底论文。 2012年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中国科学:化学上发表了关于设计双网络高强度水凝胶和自愈合水凝胶的综述性论文。
(3)在新型功能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的设计制备方面,关注高拉伸性能柔性离子导电材料的研究,为可以任意弯曲,拉伸、压缩,扭曲的柔性电子 (flexible electronics)器件在变形为复杂的、非平面形状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可靠性和集成性提供关键技术储备。成功制备了同时具有良好导电性能、高拉伸性能、透明度高、并且电阻不随应变而变化的离子液体凝胶。其在几百个大变形循环之后几乎无滞后和退化现象。用这种离子液体凝胶和介电弹性体,组装了电压驱动面积应变在140%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该驱动器在干燥和潮湿的环境下任然可以稳定工作至少100万次。离子凝胶的透光性可以使其满足各种光学设备,如聚焦眼球,透明扬声器、噪音消声器,其不挥发性可以使驱动器在敞开的环境下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ACS.Appl.Mater.Interfaces (I.F2013=5.900),J. Poly. Sci. Poly. Phys (I.F.2014=2.548)上。
|